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網站功能選單

臺北市孔廟儒學文化網

字型放大 字型縮小

王安石

王安石,字介甫,晚號半山。生于宋真宗天禧五年(1021),卒于哲宗元祐元年(1086)。宋江南西路撫州臨川縣人(即今江西省撫州市臨川縣)。北宋著名學者、政治家。授開府儀同三司,封舒國公,后加為特進,改封荊國公,卒諡曰「文」,崇寧三年追封「舒王」,故世又稱王荊公、王文公、臨川先生、舒王。
      王安石自幼隨父王益宦遊居處,少好讀書,善屬文,「見者皆服其精妙」。(《宋史》卷三百二十七)。十八歲時從父親入居建康,同年與好友曾鞏相識。慶曆二年,擢進士上第,旋即除授為簽書淮南東路節度判官公事,時年二十一歲。王安石在判官任上,好學不倦,邵伯溫《聞見錄》卷九謂其「每讀書達旦,略假寐,日已高,急上府,多不及盥漱。」并於此間撰作完成了《淮南雜說》一書,以闡發自己早年的學術思想。慶曆七年,王安石改任明州鄞縣,任滿後又調做舒州通判。依宋初舊制,進士考試若取得甲科高第,在外地任職秩滿以後,便可以獻文求試「館職」,從此廁身中朝,踏上升遷捷徑。王安石既不求試,任舒州通判期間,雖屢經推薦,也不肯依奉詔命赴闕應試、備職館閣。除在京師短暫擔任群牧判官、提點開封諸縣鎮公事等職務外,至嘉祐三年,王安石都在地方州郡任職。
      嘉祐四年,王安石在宰相富弼的推薦下,被召入京,擔任三司度支判官,直集賢院。就任不久,便向仁宗皇帝進獻了長達萬言的《言事書》,針對國家在政治、經濟、教育、軍事等方面的諸多積弊,提出相應的改革措施,史稱其「慨然有矯世變俗之志」(《宋史》卷三百二十七)。《言事書》中的主張,有一些在後來的政治改革中得到了貫徹。例如,書中針對國家經濟,提出「因天下之利以生天下之財,取天下之財以供天下之費」的「理財之道」,便是新法所依據的重要理念。這一時期的王安石開始將為國理財作為自身政治活動的重要向度,并逐漸形成有關政治改革的諸多設想。任三司度支判官不久,朝廷命王安石與司馬光同修《起居注》,旋又遷為知制誥,代皇帝起草詔誥。嘉祐八年,王安石因母親過世,自汴京返回江寧服喪,并開始收徒講學,從事於著述,前來求學者,有陸佃、龔原、李定、蔡卞等。此間,王安石寫作了《書〈洪範傳〉後》,表達了他對經典訓釋的獨到見解及其治經之方法。
      治平四年,宋英宗逝世,神宗即位。神宗居東宮時,便久聞韓維、呂公著等對王安石的稱揚,即位不久便啟用王安石原官知制誥、知江寧府,同年九月又改命翰林學士,任職中朝。熙寧元年,王安石得以被詔,越次入對,與神宗對面長談治國之策,隨後便奏進了一份《本朝百年無事札子》,歷數宋朝開國百年以來的政治狀況及其弊端,指出改革的勢在必行,鼓勵神宗有所施為。其後數次暢談治國安邦之道,君臣之間都甚為相得,史載:「安石見上論天下事,上曰『此非卿不能為朕推行,朕須以政事煩卿,料卿學問如此,亦欲施設,必不固辭也。』安石對曰:『臣所以來事陛下,固願助陛下有所為。』」(楊仲良《續資治通鑒長編紀事本末》卷五十九)熙寧二年二月,宋神宗便擢用王安石為右諫議大夫、參知政事,創制置三司條例司,開始制定并推行新法。以宰相陳升之領其事,又薦呂惠卿、章惇、曾布為三司屬官。新法的目標是為了富國強兵,具體措施則有農田水利法、均輸法、青苗法、免役法、市易法、方田均稅法、保甲法、將兵法。新法的推行受到很大阻礙,王安石也於熙寧七年罷歸江寧,八年復歸相位,九年再次罷相,以使相判江寧府,從此便稱病不復起。
      王安石第二次罷相後,卜居江寧,因其府第西距江寧城白下門、東距鍾山各為七里,故名其為「半山園」。晚年的王安石常騎馬或驢出遊到江寧各處,過着說詩談禪的生活。貶謫黃州的蘇軾,北徙汝州路過江寧時,還每日與王安石交游,「盡論古昔文字,間即俱味禪悅。」(蔡絛《西清詩話》)鐘山附近的定林寺是王安石晚年時常前往讀書的地方,他在這裡的昭文齋完成了《字說》的寫作。畫家李公麟為王安石畫了一張著帽束帶的肖像,也懸掛於此。元祐元年四月,王安石於江寧病逝。贈太傅,紹聖中諡曰「文」。
      王安石一生勤於讀書,「自百家諸子之書,至於《難經》、《素問》、《本草》,諸小說,無所不讀。」他主持修撰的《三經新義》,是經學史上的重要著作,除經學上的造詣之外,對佛、道二家之學,也多有研究。生平著述有《臨川集》一百卷、《周官新義》二十二卷、《春秋左氏解》(今佚)、《禮記要義》二卷(今佚)、《孝經義》一卷(今佚)、《論語解》十卷(今佚)、《孝經義》一卷(今佚)、《論語解》十卷(今佚),《孟子解》十卷(今佚),《老子注》二卷、《字說》二十四卷(今佚)。蘇軾為王安石贈太傅時撰寫的《太傅制》辭,雖不免諛奉之嫌,但用來概括王安石一生的學行和影響,還是十分合適的:「名高一時,學貫千載,智足以達其道,辨足以行其言,瑰瑋之文足以藻飾萬物,卓絕之行足以風動四方。用能於期歲之間,靡然變天下之俗。(具官)王安石,少學孔孟,晚師瞿聃,網羅六藝之遺文,斷以己意;糠粃百家之陳跡,作新斯人。」

撰稿人:馮茜
網站滿意度調整